杨易德全集官网
☯ “莫以易较高低,只以德服天下” ! 『 “习易先学厚德,做人先行载物;帮他先要自强,嗔起先灭不息”!』
文章1374浏览44029397本站已运行11916

☯《道德经》体悟之——何为和光同尘?

绝圣弃智

“和光同尘”一词出自《道德经》,它的含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杨易德的理解是:
大树想要生长得又高大又正直,必须向着阳光生长,这就叫“和其光”。
而它的树根却要扎向深暗腐败的土壤深处,这就叫“同其尘”。
能够做到“和光同尘”的人,他的为人处事就会越来越符合道的状态,从而从虚无中证得真实自然。所以这样的人,就会更加注重俗世的修行,而不会远离世俗。在俗世中汲取营养,如同树根深扎在黑暗土壤之中,一切是为了炼化出真正的参天栋梁之才。
树干只要一直向着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光明,就可以通天;树根只要一直向着看得见也碰得到的营养,就可以彻地。
接通天地的人,就是知晓阴阳的人,贯达三才的人,领悟真谛与俗谛而不执着的人。这样的人通过领悟道,就会把自己变成最逍遥的人,从而使得自己圆融自在而苦厄解脱。
这就叫“以道离苦,以离苦而得福”。所以若以为修道一味是“以苦证道”,那就大错特错了。修道是叫人快乐的,不是痛苦的。修道只是能吃苦,而不惧苦,也不以苦为道,反以离苦而得道。
在《洞玄灵宝定观经》中,天尊也提到一句话:“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领悟道的人,照心可见一切实物真相不虚,动心体会世俗因缘生灭幻有;空心可容无常变幻成败得失雷霆雨露,住心本无所居所,所见即所居,所居即所离,所离即所得,所得即所证,所证即所有,所有即所无而生,所无以所有而成。故道本自虚无而实有,虽实有而无名相,诚然哉!

  • 版权声明:本文为杨易德原创作品,于4年前 ,首次在杨易德全集官网发表,共 590个字。未经授权严禁复制转载,但欢迎分享文章链接。
  • 转载请注明:☯《道德经》体悟之——何为和光同尘? - 杨易德全集官网 +复制链接
  • 作者介绍:杨易德道长,1989年出生于湖北,擅长道法/符箓/祝由/医理/命理术数,并有大量的独家心得公开著文分享,达千余篇。
  • 关注方式:添加杨易德私人QQ/微信号:812463543 (注:非公众号)。抖音号: daofachuancheng 
  • 提醒:百度:杨易德全集官网,你可随时找到这里。
隐藏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