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姜太公八十遇文王。太公未遇文王之前,虽为屠夫;然其文韬武略,后乃使周室兴盛。故今人概皆不敢望其项背。古人相书还有一评价姜太公面相的断句:
“明珠出海,姜太公八十遇文王。
火色鸢肩,马周三十逢唐帝”。
明珠出海是什么意思呢?古人没有说明白。杨易德以为,明珠应该指的耳朵的垂珠,大海应该是嘴巴,也就是面相水星的位置,这个代表海。而一个人的耳垂如果很长,一直延伸到下面靠近嘴巴那么下的位置,就叫“明珠出海”。
今人皆知耳垂代表一个人的福分。姜太公耳垂长,暗示有心怀天下苍生的慈济之心。又太公其福虽晚,然大;其行举,亦必合乎天道。对于这个道,姜太公又具体是如何理解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他的著作:《六韬》了,这本书又有个名字,叫《太公兵法》。是一本兵书。然而古人的兵书并非全然就是些计谋权变的术;恰恰相反,都是要讲道的。其术基本为机心的运用,其道则为机心的驾驭。从而使得上乘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天下之心而为上王;可为天下谋太平。
提到“道”,它有很多种,官有官道,商有商道,盗亦有道;其无处不在。文王作为一个王者,当然问姜太公的是王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姜太公在“文韬”第一章‘文师’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
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
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翻译过来就是:
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的利益,才可以得天下;如果独占天下利益,则会失去天下。
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德。德所在时,天下人就会归附。
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是义。义所在时,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
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喜欢受人恩德而追求自身的利益,作为一个王者,如果能为做到为天下人谋求利益,就是合乎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关于这段道的理解,后来的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亦有类似论述: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之私。”
也就是说,无私而利他。则能成就自己的道。
同样在《文韬》章节里,第二小章的‘明传’又一次讲到道:
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
太公曰:“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故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
翻译过来就是:
文王说:“古代圣贤的道,应该摒弃的是什么?应该推崇的又是什么?这个能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回答道:“如果见到善事却懈怠不做,时机来临了却还迟疑不决,知道错误了仍旧泰然处之而不思悔改,这三种情况是道所摒弃的。
柔和而清静,谦恭而敬谨,实力强大而自居弱小,隐忍而刚强,这四种情况是道所推崇的。
所以,正义胜过私欲,必然昌盛;私欲胜过正义,迟早衰亡;敬谨胜过懈怠,就能吉祥;懈怠胜过敬谨,则会灭亡。”
以上,就是姜太公钓到文王后,给他所讲的‘道’。
相关文章推荐:
八字名著《滴天髓》“旺神冲衰衰者拔,衰神冲旺旺者发”蕴藏的兵法智慧
三国顶尖术数高手诸葛亮未入排名,解梦高手周宣同一个梦能解出三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