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人们往往都讲究大数据,即称呼现在这个时代为“大数据时代”,而高科技很快满足了大数据的统计需求,让人们见证了不少的数据所反应的社会真相。其中有不少具有足够的说服力能证明这个社会的现实状况与古代的命理学中提及的一些客观规律相对应。其实,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古人也进行过大数据统计行为,否则不可能凭空仅仅依理制定得了命理这么高深的学问。比如古人把一群人分为“财旺”,另外一群人分为“印旺”,这两种是对立的,所以《玄机赋》云:“用财去印,用印去财,方发弥福。正所谓喜者生存之,憎者去之”,其把“财印相对立”起来。而实际上现实中是不是对立的呢?确实如此。
首先,这两类人的人生三观截然相反,人生目标也是截然不同,最终的成就,社会地位,其所充当的角色也就不一样了,于是产生了整个种类中所呈现出的大数据差异。比如你们看有钱人,整体看总是好办事儿,而有文才的人,还不得被有钱人支使么?这文人清高不服有钱人的,就是“财印相克,财印对立”了,于是产生了矛盾。
正如杨易德在前文《八字身旺印旺不做“寒儒”的两种格局》中所说,现代的文人要成功很难,不仅仅得入格,而且入了格的也要非常好的上格才行。但是可惜的是文人现代所处的社会地位总体是很低的,因为这是商业的时代,即是财的时代,而拿从文的作家们来看,他们是“用印生活”,拿笔杆子生活的,而在这个“财当权,一切向钱看的时代”,即使以文成名成家,也很难靠命中那颗“印星”赋予的文学类天赋拿到很好的报酬,仅有少数人真正的赚到大钱了,却是凤毛麟角。在这个竞争力激烈的时代,可见一般的命局,即使印不受损,也是要苦苦挣扎一番的,更何况其它的普通文职者了?自然财运整体落后。
当然,这个“财星当权,印星被损”的时代,也有部分能拿到钱的,至少可以养身。只不过,有不少的格局是如前文杨易德在《八字身旺印旺不做“寒儒”的两种格局》中所提及过的第二种:即往往是“财多损印”成格,丢弃了真正的学术而转战商业,它在文上破了格,却在商上成了格,对于他们来说,异路功名一样是可以活得滋润的。
是故,我们明白了这两种人所反应在现实中的区别,便要把这两种人群五行特质归为两个粗略的大分类。恰好可以对应下面这个大数据所呈现的一个对立状态,借此我们会明白更多。
首先,我们把财理解为直接拿取的,日干直接克取所得,即靠“理科技术赚钱的”那么就是“财旺”类,把印理解为“迂回获取”的,靠“艺术文学”赚钱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整体格局不同,但那不属于大数据,所以我们可以忽略。在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类人在大数据所反应的财运好与财运差的总体差异:
说明:这个图是在京披露的一份财运调查结果报告,这是2012届各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其前十位中,理科专业占了七席,而且据调查者口气说“万万没想到的是,排行榜的倒数十位却全是文科专业”!
其实,没有什么“万万没有想到”的,如果学了命理不会这样说,这个现象很好解释,这说明古代的寒儒不成格的到了这个时代依旧不成格。虽然时代变化了,但是在对待具备文人特质和非文人特质上,时代没并有抛弃这个命理自古以来就有的客观规律。而且这个规律看样子估计还会持续下去很长一段时间。
最后,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是个“拜金”的时代,也是“财星当权”的时代,而大数据的证据难道反应的不恰是:“财印相战,印被财损”的一个千古不变的命理谚语吗?难道反应的不正是:一个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文星与财星势同水火,文人与商人获取财运的难度截然相反”的总体特征吗?